COVID-19:災害管理專家的觀點

在像 COVID-19 大流行這樣的災難期間需要什麼樣的協調努力?

根據定義,災難是指當地資源不足以應對事件,因此根據災難的嚴重程度需要其他級別政府提供援助的情況。

冠狀病毒 COVID-19:災難管理專家的觀點 - %categories

影響是通過生命損失、流離失所者、對企業的經濟影響、工資損失和環境破壞來衡量的。 因此,城市需要各省和聯邦政府以及非營利組織的幫助。

所有這些都適用於當前席捲整個世界的新冠肺炎 (COVID-19) 大流行,從各個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

支持武裝部隊對於克服當前的 COVID-19 局勢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擁有資源(醫療基礎設施和人員)來建立大型醫院來治療人們。

管理這些大規模的工作需要各個利益相關者和部門之間的密切協調。 簡而言之,理想的協調應該具有強有力的領導、清晰的溝通和來自以下方面的代表:

  • 受影響的地區
  • 負責部委
  • 醫療保健系統(醫院、護理人員、救護車、療養院、長期護理機構等)
  • 災害管理組織
  • 主題專家
  • 社區組織
  • 不同的協會

在這樣的時期,當人們在各個部門失去生計時​​,各級政府必須迎難而上,為公民特別是有需要的人提供指導和財政支持。

積極的協調工作應考慮以下因素:

  • 實施預警系統(智能溫度計、快速檢測套件等)
  • 使用基於過去事件的預測模型
  • 利用技術實現跨部門運營的連續性
  • 解決機構行為等

在減輕災害情況後,有必要製定戰略來減輕未來類似災害的影響並建立系統能力和復原力。

必須同時制定減災戰略,以確保整個社會有能力和復原力將未來災害的影響降至最低。

公民在應對 COVID-19 危機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公民應聽取當局、傳染病專家和流行病學家的指導,他們在為各級政府提供建議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應該遵循身體隔離和個人衛生的建議。

公民必須:

  • 避免相信社交媒體上的謠言
  • 如果不確定信息的有效性,請勿傳播虛假信息
  • 通過訪問世界衛生組織、政府網站、真實新聞媒體等合法來源來了解情況。

人們如何通過日常生活做好準備應對像 COVID-19 大流行這樣的災難?

您可以將以下一些自我護理措施納入日常生活中,以幫助保持皮膚健康 新冠病毒:

  • 一定要多練習 個人清潔 保持生活和工作的清潔。 一個人可以通過照顧自己並保持警惕來照顧他人 區域清潔度 公共區域和表面,尤其是住宅建築中。
  • 家裡備有基本的急救用品,包括止咳糖漿、退燒藥物(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防護面罩和手套。
  • 當地文化中流行的家庭療法也是有益的,但應謹慎實施,以避免社交媒體上傳播任何瘋狂的想法。

儘管沒有證據表明漱口有助於清除病毒,但將漱口作為個人保健習慣並沒有什麼壞處。 眾所周知,維生素 C(每天 500 至 1000 毫克)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抵抗感冒和流感。
順便說一句,應該指出的是,人們的看法分為三個主要類別——確定性、不和諧性和概率性:

另請閱讀:  根據肺科醫生的說法,是什麼讓哮喘變得更糟或更好

確定性類型認為,災難會以一定的間隔以固定的模式發生,因此,如果事件發生在最近的過去,那麼它不會很快再次發生。
不和諧類型的人將災難視為在不久的將來不太可能再次發生的反常事件。
概率論者明白災難是隨機的,但又覺得對此無能為力。
因此,人們應該提高對當前災害情況的認識。

自我隔離/社交距離是控制 COVID-19 傳播的最佳方法嗎?

冠狀病毒 COVID-19:災難管理專家的觀點 - %categories

是的。 “quarantine”一詞源自意大利語“quaranta”,意思是“40”,即40天的孤獨。 隔離方法用於人們不太了解的傳染病,人們認為最好將人們隔離以阻止疾病的傳播。

1665年黑死病或黑死病期間,英國關閉了所有活動並實施了全國范圍的隔離。 眾所周知,他給了牛頓時間思考並提出了許多著名的理論。

儘管以前的冠狀病毒,例如 SARS 和 MERS,提供了病毒類型的概念,但導致 COVID-19 的冠狀病毒(稱為 SARS-CoV-2)有所不同,因為它是新的。 (1)

自從在中國首次報導以來,該病毒被認為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並通過飛沫傳播。

潛伏期約為14天或更長,這意味著感染者會在沒有意識到自己攜帶病毒的情況下傳播病毒。

此外,尚不清楚感染但無症狀的人是否會傳播病毒。 今天死亡的人肯定是在大約 2 至 3 週前被感染的,這意味著現在的自我隔離和身體距離最終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病毒的傳播。

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疾病不是由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引起的。

為未來的災難(例如 COVID-19 大流行)做好準備的策略是什麼?

冠狀病毒 COVID-19:災難管理專家的觀點 - %categories

備災是四個災難週期之一——緩解、準備、響應和恢復。 因此,今天做好準備可以減輕明天的風險,並能夠應對未來的災難並從中恢復。

應對未來災害的準備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 了解病毒的生物學、行為和潛在突變,如果可能的話,開發疫苗和治療方法,並從以前由同一病毒家族(SARS 和 MERS)引起的疫情中吸取教訓
  • 了解系統中的依賴關係,包括社會結構、基礎設施網絡(交通——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等)、基本服務(廢水處理、垃圾管理)、生命線(水、電、電力)和醫療保健、緊急情況服務(警察、消防)、業務影響分析 (BIA)、跨部門供應鍊等。
  • 建設系統的能力和復原力,以便能夠應對此類災難並從中恢復,包括向最需要的地方提供財政援助
  • 事先與人道主義援助機構、社區組織和志願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和協議,以確保在需要時獲得援助
  • 為邊緣化和高危群體建立支持系統,包括被監禁者、身心障礙者、老年人、住院患者、有基礎健康問題的人、失去生計的人、低收入家庭和無家可歸者
  • 制衡以儘早發現病毒引起的疾病 - 智能溫度計、智能/快速測試(當前測試需要 4-7 天)、建立免下車測試站點的能力、對每個人進行測試的能力以及聯繫人查找失踪人員、飛行控制、早期報告和行動、指定隔離中心/避難所 醫療用品,包括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設備,以減少醫生和護士在為他人服務時喪生的風險
  • 重症監護設備和空間,取決於病毒引起的疾病類型
  • 針對所有公民的士氣提升措施,特別是醫療界、清潔工、食品供應商、基本服務提供者以及提供服務以幫助他人照顧自己的人
  • 當局的工具——政策、法規、立法和資源
  • 基於知識而不是政治的強有力的領導
另請閱讀:  如何輕鬆自然地戒菸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以下是 COVID-19 大流行對環境的影響:

  • 廢棄口罩、一次性塑料/乳膠手套、其他個人防護裝備和一次性濕巾(大多數一次性濕巾不可沖走,但在廁所中發現)造成環境污染(例如堵塞),導致污水管網堵塞和污染。
  • 僅因擔心感染而浪費材料
  • 對使用化石燃料持寬容態度(在北美更是如此),因為有報告表明目前環境污染程度較低
  • 一次性、塑料和有害消毒劑的潛在增加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我們將面臨哪些潛在的健康問題?

當前的 COVID-19 形勢可能會導致人們的健康出現並發症。 影響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細分,例如身體與情感、長期與短期。

身體並發症:

  • 根據醫生對必要或必要手術的醫學判斷,無限期暫停手術
  • 推遲器官移植
  • 醫院床位不足
  • 包括溫度計在內的關鍵設備供應短缺或無法使用
  • 藥品供應鏈被打亂
  • 操縱醫療用品價格,可能導致基本藥物不耐受
  • 包括無家可歸者、失業者和殘疾人在內的弱勢群體因無法獲得所需援助而遭受痛苦

情緒/感知並發症:

  • 如果當前系統無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人們對衛生系統的信任就會受到削弱
  • 由於可能感染,害怕去疾病實驗室(有些實驗室作為關鍵服務開放)進行檢測
  • 害怕帶著任何症狀進入醫療辦公室
  • 囤積物資,冒著需要幫助的人的健康風險
  • 人們違反自我隔離規則並使其他人面臨感染病毒的風險的道德擔憂

長期影響:

  • 可能缺乏基礎知識
  • 診斷或治療不足可能會出現並發症
  • 可以支持醫療程序和預約
  • 世界各地的難民營可能被遺忘,成為病毒的滋生地

短期影響:

  • 由於偏執狂而出現的症狀可能會被誤診
  • 隔離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和抑鬱症
  • 滯留遊客和遊客可能會生病,但可能無法獲得必要的護理或資源
  • 醫務人員可能死於 COVID-19,導致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短缺
另請閱讀:  胸部充血:原因、症狀和治療

當前的大流行能否為未來潛在的健康危機做好準備?

是的,從長遠來看,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地最大限度地減少健康危機對生活的負面影響。 需要考慮的一些因素是:

  • 從 COVID-19 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訓
  • 醫療保健研究與開發
  • 利用技術開發預測模型
  • 數據質量好、數量多
  • 通過生產本地化和多元化的供應鏈,減少經濟驅動因素(製造業、製藥業、信息技術)的依賴
  • 人工智能追踪全球趨勢
  • 分享資訊
  • 溝通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 部門內和跨部門的伙伴關係

在北美,長期護理機構的模式必須重新考慮其未來戰略,因為這些機構是由最弱勢群體組成的,他們需要以非常特殊/侵入性的方式進行日常生活幫助。

養老院的服務、資源和員工文化也必須重新考慮。

世界上的一些其他文化,例如意大利的生活方式,也促進了病毒的傳播。 在意大利文化中,多代人生活在一起,年輕人與老年人混在一起。

西班牙人口稠密,在歐洲多國發生爆炸事件後,該國已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

韓國是第一個向其公民提供快速檢測的國家,德國現在也在效仿。

因此,簡而言之,替代方案是製定和實施創新措施,並因其成功實施而贏得公眾的信任。

這些措施必須對當地文化敏感,使用當今的智能技術,並且易於採用和適應。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將對人民、經濟和國家產生哪些長期影響?

人們

病毒起源的恥辱將持續存在,對特定社區產生偏見。 人們對那些可能利用這種情況提高基本材料價格的公司也可能越來越不信任。

在此期間失去收入的人們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站穩腳跟並有生計來養家糊口。 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然而,人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優先事項、具有同情心並避免自私行為。 他們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科學。

經濟

經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從病毒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航空、旅遊、遊輪、娛樂、食品和餐館、日薪工人、奶牛場、勞動密集型工業和農業等行業將必須重新啟動和重新調整才能恢復和生產。

人工智能、自動化和自給自足等技術進步可能會佔據主導地位。 例如,手機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零件製成的,因此公司必須確保有新的方法來處理依賴性。

那些國家

各國可能開始關注減少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引發關於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的爭論。 XNUMX世紀XNUMX年代,全球經濟是目標,但今天鑑於經濟停滯,這種觀點可能會改變。

還必須正確看待當前形勢。 例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導致一戰戰壕中的675000萬名美國人死亡,全球有50-100億人死亡。

2003 年的 SARS 和 2015 年的 MERS 也是對社區造成嚴重破壞的冠狀病毒。

你可能也會喜歡